有人因為吃了冰箱里的食物,出現發燒、胃疼、嘔吐等癥狀,查出來竟然是李斯特菌在作祟!
原來冰箱并非食品安全的“保險箱”,北京兒童醫院鄭州醫院、河南省兒童醫院營養科主任李永春緊急提醒:夏天高溫潮濕,正是食源性致病菌的活躍期,它們潛伏在食物中,威脅孩子們嬌嫩的腸胃和免疫力!今天就來扒一扒這些“菌中敗類”。
01 夏季細菌黑名單!這些食物最容易中招
細菌們各有“偏愛”,中招后的癥狀也五花八門,快對照自查避雷:
1.沙門氏菌
高危食物:生肉、溏心蛋、不衛生的牛奶;
致病特點:以胃腸炎型多見,開始表現為頭痛、惡心、食欲缺乏,隨后出現嘔吐、腹瀉、腹痛等情況。
2.李斯特氏菌
高危食物:乳及乳類制品、肉類制品、水產品、蔬菜及水果,尤以冰箱中保存時間過長的乳制品、肉制品多見。
致病特點:
侵襲性:可表現為敗血癥、腦膜炎、腦脊膜炎和發熱;
腹瀉型:主要表現為腹瀉、腹痛、發熱。
3.致病性大腸桿菌
高危食物:熟肉類制品(牛肉為主)、乳制品、漢堡包、生食蔬菜、蛋制品如蛋黃醬等。
致病特點:(不同菌種可引起不同臨床表現)
急性胃腸炎型:水樣腹瀉、腹痛、惡心。
急性菌痢型:血便或濃粘液血便、里急后重、腹痛、發熱;
出血性腸炎型:突發性劇烈腹痛、腹瀉嚴重者可出現溶血性尿毒綜合征、血栓性血小板性紫癜。
4.金黃色葡萄球菌
高危食物:主要是乳類及其制品、肉類、剩飯;其次為熟肉類,偶見魚類及其制品、蛋制品等。
致病特點: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胃腸道癥狀,如惡心、嘔吐、中上腹部疼痛、腹瀉等。嘔吐物常含膽汁,或含血及黏液。
5.志賀氏菌
高危食物:主要見于涼拌菜。
致病特點:突然出現劇烈腹痛、嘔吐及頻繁腹瀉,并伴有水樣便,有里急后重、惡寒、發熱,有的孩子還會出現痙攣。
6.副溶血性弧菌
高危食物:生或未煮熟的魚、蝦、蟹、貝類、受污染的涼拌菜。
致病特點:臍部陣發性絞痛是其一大特點,伴有惡心、嘔吐、腹瀉。重癥患兒可能會出現脫水、意識障礙等。
02 5招筑牢家庭食品安全防線
1.冰箱管理原則
定期消毒;
已開封的熟肉制品、牛奶、即食水果蔬菜等盡快食用,不要久存。
2.生熟分離黃金法則
處理生食和熟食、即食食品的砧板、刀具、碗盤嚴格分開,使用后清洗消毒;
處理完生食務必徹底洗手;
避免用處理生食的手直接接觸孩子的食物或餐具。
3.徹底加熱滅菌
肉類加熱到“無粉紅”,禽蛋蛋黃完全凝固;
冰箱里的剩菜一定要徹底加熱。
4.食材挑選+處理
買食材選正規渠道,注意保質期和儲存條件;
果蔬用流動水搓洗,尤其生食的果蔬;
冷凍食品放冷藏或微波爐解凍,避免室溫解凍導致滋生細菌。
5.個人衛生不容忽視
勤洗手!勤洗手!勤洗手!(重要的事情說三遍)尤其是飯前便后、處理食物前、接觸生食后、照顧孩子前,用流動水和肥皂或洗手液認真搓洗。
03 給娃吃的“額外注意事項”
自制輔食現做現吃,或妥善冷藏、冷凍并在安全時限內食用;
成品輔食注意保質期和開封后存放要求;
奶瓶奶嘴每次使用后煮沸或蒸汽消毒。
孩子一旦出現頻繁嘔吐、腹瀉、發熱、精神萎靡等癥狀,尤其伴有血便、持續高熱、脫水跡象(尿少、哭無淚)時,務必立即就醫! 并告知醫生可疑的飲食史。
食品安全無小事,尤其是抵抗力相對較弱的寶寶。夏天細菌雖然囂張,但只要做好這些防護,掌握科學知識,養成良好的食品安全習慣,就能給娃的腸胃穿上“鎧甲”,遠離病從口入!
來源:臨床營養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