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明(化名)馬上三歲了,主動語言很少,不與小朋友玩,還有一些刻板行為等等,在河南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被診斷為孤獨癥,醫生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。首先就是進行為期十天的聽覺統合訓練,媽媽很是好奇,聽音樂也是治療嗎?聽什么音樂呢?孩子會有哪些反應和變化?
今天,帶大家了解一下聽覺統合訓練到底是什么!
Q1:醫生建議自閉癥孩子做“聽覺統合訓練”,這是什么?就是聽音樂嗎?
A:不是普通聽音樂哦!這是一種專業的聽覺治療方法,通過讓孩子聆聽經過特殊調制、過濾異常頻率的音樂(如古典樂、兒歌),有選擇性地“喚醒”或“抑制”大腦聽覺通路中某些區域的神經元活動,幫助大腦更高效地處理聲音信息。可以理解為給大腦的“聽覺處理器”做一次精準“調試”。
Q2:所有自閉癥孩子都適合音樂治療嗎?
A:需先由醫生評估!聽覺統合訓練主要適用于存在聽覺處理功能障礙的兒童,如孤獨癥譜系障礙、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、言語和語言發育遲緩/障礙、學習障礙(尤其是閱讀和書寫困難)、聽覺處理障礙、廣泛性發育遲緩、感統失調(特別是聽覺敏感或遲鈍)、情緒行為問題(部分由聽覺處理困難引發)等。如果有癲癇未控制、中耳炎急性期、鼓膜穿孔等情況不適合。訓練前需做腦電圖、聽力檢查等排除禁忌癥。
Q3:為什么要做這個訓練?
A:很多自閉癥孩子聽力正常,但存在“聽覺處理障礙”——比如對某些聲音過度敏感、難以過濾背景噪音、分不清相似發音等。訓練能幫助大腦重建清晰的“聽覺地圖”,讓孩子聽得更舒服、理解更準確。
Q4:具體怎么訓練?孩子如何配合?
A:孩子只需佩戴專業耳機,每天聽2次(每次30分鐘,間隔3小時),連續10天。期間可以玩橡皮泥、拼圖等安靜活動,無需專注聽音樂,保持自然狀態即可。
Q5:聽什么音樂?音量會傷耳朵嗎?
A:音樂經過嚴格篩選和電子調制(如過濾孩子敏感的頻率),音量控制在安全范圍內(通常≤75分貝),由專業設備監測,不會損傷聽力。
Q6:孩子會有哪些反應?
A:部分孩子初期可能表現出好奇、短暫煩躁或疲勞,這是正常的適應過程。后續可能逐漸出現:對聲音反應更靈敏、語言增多、情緒更穩定、注意力提升等。
Q7:做10天就有效嗎?能維持多久?
A:效果因人而異:有的孩子1-2周后就有變化(如發音清晰度提高),有的需1-2個月。建議6個月后復查,部分孩子可能需要鞏固訓練。
Q8:做完這個,還要配合其他治療嗎?
A:一定要!聽覺統合訓練是“助攻”,不是“萬能藥”。需結合語言訓練、行為干預、感統訓練等“組合拳”,效果才會更好。
Q9:在家能自己做嗎?
A:不可以!非專業設備可能音量失控或頻率錯誤,反而加重問題。必須由醫院專業訓練師操作,并全程監測孩子反應。
小明的媽媽了解到以上專業的介紹以后,隨即開始了為期十天的聽覺統合訓練,當進行到第五天時,孩子竟然主動叫“媽媽”了,頓時媽媽流出了激動的淚水,慢慢的孩子自言自語增多,主動說話的意識增強、開始有眼神交流等一系列反應。
訓練效果因人而異,但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適用于每一個孩子!
咨詢電話:0371-63862877 0371-85515939
訓練地點:河南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東三街院區門診二樓
來源:兒童保健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