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是否發現孩子走路時:腳尖總是明顯朝里(內八)或朝外(外八)?跑步不穩,容易摔跤?鞋子內側或外側磨損嚴重?走一會兒就喊累、喊腿疼/膝蓋疼/屁股疼?不愿意走遠路?
這可能是“足部旋轉異常”的信號! 俗稱足“內八”或“外八”,它不僅僅是走路姿勢問題,如果不及時矯正可能影響孩子未來的骨骼健康和運動能力!
01 什么是足“內八”和“外八”?
足內八(內旋步態): 走路時腳尖向身體中線方向旋轉。
足外八(外旋步態): 走路時腳尖向身體外側方向旋轉。
原因可能在哪? 問題可能出在腳本身、小腿骨頭(脛骨)或大腿骨頭(股骨)的旋轉角度異常等。
02 孩子出現內/外八字,要緊嗎?
會自己好嗎?
嬰幼兒期(尤其1-3歲學步期)輕度內八(前腳掌內、外側緣與縱軸形成的夾角,不超過 5 度)很常見, 很多是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(生理性的),大部分會隨著成長自然改善。
外八字相對少見一些,但也非罕見。
但是!出現以下情況,家長務必提高警惕,及時尋求專業評估:
年齡超過4-5歲, 內/外八字依然明顯。
兩邊腿腳不對稱, 一側明顯比另一側嚴重。
越來越嚴重, 而不是逐漸好轉。
伴隨癥狀: 走路跑步容易摔跤、經常喊腿/膝/髖部疼痛、明顯容易疲勞、拒絕長距離行走。
鞋子磨損異常嚴重且不對稱。
03 不重視、不干預,可能有哪些潛在問題?
別以為只是“走路姿勢不好看”!長期異常的步態可能帶來連鎖反應。
走路姿勢難看,走路效率低。
關節提前“磨損” 增加膝蓋、髖關節、腳踝承受的異常壓力,導致關節疼痛(比如常見的膝前痛),長期可能增加成年后患骨關節炎的風險。
運動能力打折扣 跑步不穩、容易摔跤、運動耐力差,影響孩子參與體育活動和自信心。
腳丫變形 可能加重或誘發扁平足、拇指外翻等問題。
影響脊柱 長期異常步態可能影響骨盆和脊柱的排列,增加出現脊柱側彎的風險。
心理影響 步態異常可能引起同伴注意甚至調侃,影響孩子的社交自信。
04 3-8歲是“黃金干預期”
3-8歲是骨骼可塑性很強的關鍵時期!
專業醫生需要判斷孩子是暫時性的生理現象,還是存在需要處理的結構性問題。
如果是結構性問題,黃金期進行科學干預(主要是物理治療,必要時配合專業輔具)效果最好。起到減輕關節異常負荷,避免疼痛和更嚴重的骨骼肌肉問題。
早期、規范的矯正治療通常能獲得滿意效果,避免孩子將來可能承受手術之苦。
05 家長在家可以怎么觀察?
看走路:讓孩子自然向前走一段路,從正前方和正后方觀察。
腳尖是持續朝內還是朝外?
走路時膝蓋會不會過度往內扣(內八常見)或向外撇?
看跑步:跑步時姿勢異常是否更明顯?是不是更容易絆倒自己?
查鞋子:脫下鞋子,仔細看鞋底!磨損是不是嚴重偏向內側或外側?兩邊磨損對稱嗎?
看坐姿:孩子是不是特別喜歡“W”型坐姿(膝蓋向內靠攏,腳向外撇)?這種坐姿可能不利于內八的改善。
問感受:孩子有沒有抱怨過腿疼、膝蓋疼、屁股疼或者腳疼?是不是走一會兒就容易累?
發現明顯異常或持續存在,特別是伴隨疼痛、易摔跤、鞋子異常磨損等情況,建議帶孩子找專業醫生進行評估。
06 重要提醒!家長千萬別做這些!
絕對不要自己強行給孩子“掰腳”矯正! 這無法改變骨骼的力線,反而可能拉傷孩子的關節韌帶,造成傷害!
不要自行購買“矯正鞋”、“矯形鞋墊”給孩子使用! 矯形產品是否有效,需要基于精確的診斷和個體化的設計。用錯了,不僅無效,還可能加重或出現新問題!
07 正確的做法是什么?
尋求專業評估! 如果懷疑孩子有步態問題,尤其是出現前面提到的“警示信號”,請帶孩子到專業的兒童康復科就診。專業醫生會詳細詢問病史和觀察步態。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(檢查關節活動度、下肢力線、步態分析和足底壓力評估等)。必要時會安排X光等影像學檢查,測量骨骼的旋轉角度。明確診斷,判斷問題的來源和嚴重程度。專業醫生會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個體化方案。物理治療(運動康復)是核心:由專業治療師指導進行針對性的肌肉拉伸、力量訓練、平衡協調訓練和步態訓練。
科學使用輔具:僅在需要且評估后,可能定制專業的矯形鞋墊或在特定情況下使用夜間支具。
手術治療:僅適用于極少數骨骼發育成熟后(通常>10歲)、畸形嚴重、保守治療無效且嚴重影響功能的情況。
關注孩子步態健康,就是守護他們自由奔跑的未來!
08 科室及專家簡介
康復中心一病區科室診治范圍涵蓋:發育指標延遲、腦性癱瘓、姿勢異常(X型腿,O型腿)、脊柱側彎、斜頸,智力低下,言語及語言發育障礙,孤獨癥譜系障礙,抽動障礙、注意缺陷多動障礙,學習技能障礙、周圍神經損傷、骨關節康復、骨折術后康復、淋巴水腫、睡眠障礙、遺傳代謝相關疾病等。
科室亞專業方向是運動異常與骨關節康復:腦癱、異常姿勢(扁平足、X型腿,O型腿、足內八字、足外八字)、脊柱側彎、斜頸、骨關節康復、骨折術后康復,淋巴水腫、周圍神經損傷(面癱、臂叢神經損傷、吉蘭巴雷綜合征恢復期及后遺癥期)。
來源:康復一病區